西浦学子在两场赛事中荣获佳绩
创新从未止步,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团队凭借优异的表现,在两场赛事中荣获佳绩。
多名师生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在“紫金奖·首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中荣获最佳展陈奖一等奖、最具人气奖优秀奖,指导老师罗承浤博士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四名大二学生组成的团队在oikos2020年可持续发展影响案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为西浦学子点赞!
西浦跨学科团队
在紫金奖大学生设计展获一等奖
其他大学展示的设计作品大多是完整的成品,而我们则着重展现了艺术及其背后纯粹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把技术和艺术相结合。
在谈到获得“紫金奖·首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最佳展陈奖一等奖的原因时,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与设计系展览规划负责人Richard Hay老师这么说道。
这是紫金奖首次推出大学生设计展,吸引了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百余所高校报名,参赛设计作品超过一万两千件。作为一所非专业艺术类院校,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展区在建筑与设计系、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和影视艺术学院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最佳展陈奖一等奖,另外两个一等奖院校为中央美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
多项参展作品的指导教师、西浦影视艺术学院的罗承浤博士分享说:“西浦作为一个提供设计教育的新兴院校,能和其他两所国内标杆设计艺术院校一同获最佳展陈奖,是一份很大的鼓励!”
除了展陈奖之外,工业设计专业周乐欣、杨逸石、赵晓曦三位同学设计的创意苏扇获得了最具人气奖优秀奖,该作品的指导老师罗承浤博士获得了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西浦工业设计实验室经理向筠芃负责了本次展览的统筹和策展执行工作,她介绍说:“我们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古城新事’,每个院系师生都从自己专业的特点出发,为苏州古城区和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展览的规划便是将跨专业的设计成果整理融合展示,形成一篇完整的苏州故事。在此次展览的三天中,每天都有超过千人次参观者来到我们的展区。”
No.1
交互体验项目“零零零”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联合打造的艺术交互空间中,电脑程序processing通过参观者手上戴的手环捕捉到他们的心跳并在曲库中选取与其节奏相符的音乐进行播放,空间上方的EL冷光线也会随着心跳和音乐节奏配合闪烁。
工业设计专业的周乐欣是参与装置设计的学生之一,她介绍说:“这个空间里最多可以同时三个人进入并佩戴手环,就算是播放同一首音乐,也会根据每个人的心跳产生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音乐叠加在一起后,就好像三个人一起创作了一首新的歌。”
向筠芃表示,这个项目的创新性在于它能够把人和人、人和空间联系在一起。“同时进入这个空间的人,可能是亲戚,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在此之前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他们站在这个空间里的时候,与他们心跳节奏一致的灯光和音乐在相互呼应着,就好像他们的心跳或思想也在交流一样。”
指导老师罗承浤博士说:“这是一个跨专业的项目,跨专业的教学和团队合作也是西浦的一大特色。和同学们一起工作的时候能感受到不同专业设计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我也深具启发性意义。”
No.2
“一城七面”互动展览+动态地图
这两个项目源自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和建筑与设计系共同组织的一次工作坊,在这场跨学科的工作坊中,学生们思考了如何让苏州古城区焕发新的活力。
“一城七面”受中国传统街头戏剧形式“西洋镜”的启发,在箱子里打造了重现苏州当地人生活的微缩模型,展示苏州不同地区的典型日常场景及其可能发生的演变。参观者们不是从上往下,而是要弓着腰从外往里、透过穿孔去感受老城区的韵味。
动态地图则是先做出了苏州老城区的模型,再配合投射在上面的动态投影展示同一位置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城市结构,比如城市水系统及其可能发生的演变。
Richard Hay老师表示,这两个项目都不是直接提供了古城区创新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会给参观者更多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有自己的思考,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寻找更多灵感。”
No.3
创意苏扇
在保持传统苏式折扇和团扇造型不变的同时,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把现代折纸工艺、3D打印和激光切割机技术应用其中,用新技术为传统扇艺带来创新。
(图片说明:参观者们与创意苏扇合影留念)
2018年,罗承浤博士、向筠芃、工设学生们和苏扇大师一起设计制作的扇子入选了国际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法国巴黎卢浮宫进行了展出。罗老师介绍说,这次紫金奖展览的扇子延续了上次“将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主题,在折扇的基础上对团扇也进行了改良,同时提升了扇子的实用性。
“这两次的呈现,都是现代手工艺与传统手工艺的对话,话题中有形式,也有匠心,仿佛两者在不同文化语境的时空里,找到了连通的美学共性,也很高兴这样的思路受到评委们的认可。”罗老师说。
在展览期间,Richard Hay老师(下图左一)还受邀参加了主题为“中西方大学设计教育比较”的圆桌论坛。
Richard表示中方在设计教育中很重视对历史和文化的鉴赏,同时也关注实用性;而西方相较来说更鼓励思考方式的多元性,在设计时想要为当前的使用场景增添更多未来价值。“这两种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不同的思考方式而已。”
“我们的学生也在学习和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这次能获奖离不开三个院系的通力合作。”
西浦大二学生团队
获OIKOS可持续发展影响案例大赛二等奖
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团队在近日落幕的oikos2020年可持续发展影响案例大赛中荣获佳绩。经过两轮激烈角逐和专家评委审核评比,这支由四名大二学生组成的西浦团队在与香港科技大学学生团队同场竞技中斩获二等奖。
团队成员刘兴錡赛后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见到更多优秀的人、了解到很多创新的观点。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拓宽视野的机会。”
刘兴錡所在团队在线上为决赛演示做排练
本次大赛的案例主角为一家主营线上餐饮配送的中小企业,该企业有意在公司内推广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即为社会边缘群体提供社会融入的机会。
这家企业了解到自闭症群体中的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具备很高的智商和工作效率,有一些大型的科技企业因而为高功能自闭症患者提供一些特别设计的实习或就业机会。该公司有意开展类似的项目,为这个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关怀。
大赛要求45支参赛队伍以该公司人力资源团队的角色为这个项目起草一份可执行的商业计划书。
刘兴錡所在团队成员分别来自数学科学系和生物科学系,并没有商科背景。“我们搜索和学习了很多商业计划书和相关的商业知识,充分利用了学校图书馆丰富的数据库资源,这是一个很高效的学习过程。”
来自生物信息专业的王艺霏在搜索自闭症的信息时展现了专业方面的积累,来自应用数学专业的周之烨和金融数学专业的傅筱晴在找数据和分析数据方面也展示了专业方面的优势。“通过跨专业的合作,我们能了解到很多不同的视角和知识。”刘兴錡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摸索和学习到很多团队合作的技能和经验,并从队友身上看到很多闪光点和值得相互学习的东西。”队长周之烨补充说。
大赛评委、来自西浦国际商学院的曹瑄玮博士评价他们的商业计划书“可行性高,在执行层面有一些很好的建议。”
在刘兴錡看来,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4支团队更侧重保障公司和股东的利益,相较之下他们的方案更侧重关注自闭症患者的特点和需求。
“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劣势。一方面,缺乏从股东利益角度考虑和一些创新性的观点是我们不足之处并需要改进的;另一方面,侧重自闭症患者的需求反而让我们的方案差异化更明显。”刘兴錡说。
oikos是由学生主导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推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它于1987年在瑞士成立,通过将环境和社会的视角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嵌入经济和管理教育中,为当下和未来培养负责任的领导者。本次案例大赛由oikos香港分会和苏州分会联合举办。
记者:胡秋辰 寇博
图片及视频提供:
建筑与设计系、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影视艺术学院
新媒体:俞启凡
监制:王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